宣讲教育

五老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>>关工委>>关工委宣讲教育>>五老风采>>正文
痴迷演讲为育人
2016-04-30 00:13 赵玲 

王锡华视若珍宝的,是一本有着8年“工龄”却仍然“在役”的演讲集。

2007年退休前,王锡华是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。退休后,他身兼数职,散发余热——不仅是校关工委委员、数计院关工委副主任,还是市“爱心帮教大使”、市直属单位青少年教育总辅导员、市直属机关关工委讲师团成员。

退休后,王锡华的生活离不开“演讲”二字。2007年,王锡华逐步整理讲义,订成一本厚达1厘米的演讲集。他请打印店店员用天蓝色硬纸板做封皮,上印“人文演讲资料”6个隶书大字。讲义内容由他亲手用钢笔字一笔一画地书写完成。黑色的正楷字体下间或标注着红色的下划线,赫然凸显每篇讲义的精华。

8年内,他演讲了57场,其中为校内学生演讲31场,在中共益阳市委党校、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党校、武汉大学、长沙理工大学、湖南商学院等高校或市属单位演讲26场。

在他心中,演讲是引人向上的利器。“只要讲得好,年轻人的受益将特别大。”所以每一场演讲,他都用心准备。

这本演讲集涵盖《重塑未来》、《青少年成才之路》、《树立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,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》、《国际风云与台海局势》和《千秋伟业话三峡》等8个主题。这些传递正能量、促使听众发奋学习、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演讲,令听众受益匪浅。每次演讲,戴着金框眼镜的王锡华都会收获热烈掌声。

八年时光雕琢下,这本演讲集封皮褪色,字迹斑驳,内页渐黄,页脚微卷。每次讲座前,他都要对讲义进行修改和更新。为了调动听众的积极性,最优化讲座效果,他查阅图书馆史籍,搜集鲜为人知的史实和经典的图照,记录在稿纸上,用透明胶带粘在讲义里,恰如一个个“补丁”。日复一日,以往“瘦削”的集子不断“增肥”至六七厘米。

王锡华恰如这本满是“补丁”的集子,虽年老迟暮,却思想常新。

即便面对年纪相差好几轮的年轻人,他也会称呼其为“年轻朋友”。2011年9月19日,他受邀为看押在益阳市劳教所的60名吸毒青年做“重塑未来”的演讲时,他也用“年轻朋友”称呼这些特殊人员。

“这群人很特殊,大部分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,年纪不大,却误入歧途。但受过劳教后,他们还是能继续为国家做贡献的。”一想到这,王锡华决定用“年轻朋友”的称呼进行开场白。没想到,就是这一句亲切问候,令这群裸露着青色头皮、穿着灰色囚衣的劳教人员暖了心,卸下心防。

讲座顺利,成效显著。市劳教所所长亲自致电表示感谢,并再邀王锡华为劳教所干警演讲“国际风云与台海局势”。

“关心下一代,不分校内外”——离退休党总支副书记王锡华用行动诠释关工委工作的内涵。“我家人还会调侃说,我只关心外面的青少年,却不关心家里的孙伢子。”

一场讲座后,王锡华也会感到累。但演讲的意义和社会价值鼓舞着他,激荡起他高涨的热情。“与年轻人打交道特别有意思,我想一直继续下去。”

关闭窗口